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任重道远。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提高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首位,把育人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心坎上。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既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又要关心人、办实事,以情感人。要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成才立业;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合理需求;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大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的教育”,而不是“人力教育”。 高等教育的作用之一是影响并促成一个开放的公民社会。
一所最好的高等院校是“造就现代公民社会的典范和动力”,大学“有必要赢得道德领袖的权利”。大学的形象也是我们衡量国家体制的一个标准。“忘记了人的灵魂,教育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大学之“大”,也在于它是一个典型的公共领域,为社会提供了“伦理道德论坛”。大学的一切活动从根本上说具有社会性,它不仅要产生知识与思想,还要为社会提供道德理想;不仅要培养负责任、合格的公民,还要为社会提供实践的行为模式。
大学是将道德理想转化为有力的实践行动的典型。把大学的办学目标,仅仅限于传承、应用、创造知识,是对大学的误读。 在大学这种特殊的知识组织中实施道德和高等教育,可以考虑以下三条途径:
其一,加强“通识教育”,沟通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现代知识经济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已成为高等教育适应未来社会、适应人的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识教育是对任何专业的学生的长远考虑,是一种“回归人本身”的教育理念。高等教育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大学阶段的教育应该是一种针对专业教育而言的通识教育,主张以人为本,其目的不仅在于拓展学生视野,引发其学习兴趣,更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其二,将政治理论教育与道德人格教育结合,将信仰、理想教育与公民、人格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系统地思考伦理道德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解和经验。就大学教师的角色展开辩论,实现教师从专家身份向学者身份的转变,倡导教师从以“任务的眼光”转向以“生活的眼光”来教学,改变专业教学与道德无涉的观点,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交往、对话、互动的道德教育新模式。着力开展“潜课程”建设,营造有切实道德感染力的校园环境。
其三,大学需要关注如何培养“受过教育的人”,并设计适合国情、校情的道德教育课程及其他德育实施途径。德育体系划分为“心理道德”、“经济道德”、“信息道德”、“科学道德”和“生态道德”五大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