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安顿好了,我也安心了,再不好好学习,就没法说了。”郑州大学土木工程系大一新生刘江告诉记者,清朗的笑声透出内心的欢喜。 20岁的刘江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山区的生态移民家庭,西海固以生存环境艰苦闻名于世。就在开学前,他还为学费发愁。
刘江是幸运的。宁夏团组织开展的“青春建功生态移民行动”,及时伸出援手,帮刘江圆了大学梦。
“心里热乎乎的,可就为孩子的学费犯难”
搬迁之前,刘江的家在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毛套村,父母都是靠天吃饭的农民。这里山大沟深,常年干旱,近年来,当地旱情加剧,威胁到人的生存。
当地不少人都到外面闯荡去了,有的北上包头,有的西走新疆,古老的村庄成了留守村。看着一大家子人的生活越来越拮据,刘江的父亲刘平经常会有外出打工的念头。可一想到4个孩子的前途,刘平犹豫了。
“再也不能耽搁孩子了!”刘平最终留了下来,种着七亩薄田,农闲时和妻子在永宁县干活挣钱,供养4个子女念书。刘江是家中的老大,留在老家和年近七旬的爷爷相依为命,他的弟妹都随父母在永宁上学。
今年4月,宁夏出台生态移民政策,刘平兴致勃勃地准备搬家。“交了一万两千八百块钱,政府就盖了砖瓦房和塑料大棚。”
按照规划,他家将搬到吴忠市红寺堡,那里开发力度大,发展前景好,一家人满怀信心地期待着新生活。
正当一家人紧锣密鼓地筹划着移民搬迁之际,8月10日,刘江收到了郑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给这个家庭带来新的喜悦。
按照宁夏的生态移民政策,移民搬迁家庭由政府出资新建住房,移民家庭每户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配套。刘平刚交上建房配套款,手头紧张,一下子拿不出儿子刘江的大学学费。
“心里热乎乎的,可就为孩子的学费犯难。”刘家张罗着去借钱,可周围的亲戚朋友都为移民搬迁的事情忙碌着,正是用钱的时候,无钱可借。无奈之下,刘江的爷爷拿出了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5000元养老钱,但面对1万多元的学费,全家人还是一筹莫展。
“团委的人来了,我一下看到了希望”
让刘家人没想到的是,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
刘江拿到通知书没几天,团原州区委的3名工作人员就来到了大山沟里的刘家,详细了解情况,并将全部数据录入电脑,建立了电子档案。“问得很细,一句句暖心的话,说到我的心坎儿上了,我一下看到了希望。”刘江的爷爷说。
很快,团原州区委就通知刘江的爷爷去领取资助金。他带上相关证件,匆匆赶到团委,发现办公室里聚了上百号人,都是来领资助金的,而且都是移民搬迁户。
“现在的政府连移民户娃娃们上大学的事情都想到了。”刘大爷告诉记者,团委给了4000元,他回去就把钱交给刘江,“娃娃的脸一下展了。”
在新生开学的日子,刘江拿着爷爷的毕生积蓄和团委发的资助金,只身一人,踏上了前往郑州的火车,如期办理了入学手续。
现在,刘江边读书边做教室保洁,每天打扫半个小时的教室卫生,上个月领了240元钱,他干得踏实,还得到了20元的奖金。
像刘江这样,在举家搬迁、迎来新生活的同时迎来自己大学生涯的移民家庭新生,今年在宁夏全区有348名。这些学生都得到了3000~5000元的资助,顺利入学、安心读书。这都得益于团宁夏区委和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精心谋划和切实落实。
“我们一直在行动”
今年是宁夏实施35万生态移民工程的开局之年。未来5年内,将有35万贫困人口从宁夏南部西海固山区的七沟八岔搬出,迁到千里黄河富宁夏的川区定居发展。
“围绕自治区的中心工作,我们启动实施了‘青春建功生态移民行动’。学子是家庭的希望,把学子的心安下来,一个家庭就安下来了。”团宁夏区委书记张慧指出,为更好地服务自治区生态移民工程,各级团组织开展了“六个走进”活动,即青年文化进移民社区,营造移民区文明新风尚;志愿服务进移民区,形成大学生志愿服务移民区接力机制;希望工程进移民区,积极参与资助移民区家庭经济困难青少年学生;生态项目进移民区,在移民区建设一批生态环保项目;阵地建设进移民区,推进移民区青年中心、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等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创业兴业进移民区,扶持一批移民区青年创业示范基地,成立一批青年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特别是考虑到搬迁家庭大学新生入学的现实困难和需要帮助的迫切需求,各级团组织在今年高考分数公布后,立即行动起来,摸清情况,查明底数,对本地区移民家庭高考学生进行了初步统计,实名登记移民家庭的大学新生。同时,团宁夏区委还积极同新闻媒体合作,通过公益活动报道、困难学生励志事迹宣传、录制《圆梦在行动》节目等形式,全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圆梦行动的良好氛围,不断拓宽筹资渠道,截至8月底,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共筹集到1600多万元的捐款。
今年实名登记的348名生态移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中,有338名学生得到圆梦行动的资助,其余10人得到了其他渠道的资助。生态移民家庭大学新生资助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完全实现。
本文转自《中国青年报》http://zqb.cyol.com/html/2011-11/03/nw.D110000zgqnb_20111103_6-06.htm